《“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它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在社会建设上,注重民生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生态环保领域,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实施这一规划纲要,中国将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期,2016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此乃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与宏伟蓝图。
“十三五”时期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亦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与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规划纲要》是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的,它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发展的高瞻远瞩与总体布局,它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亦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
- 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 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 坚持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布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创新生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加强创业创新服务,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拓展发展新空间。
-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推进增长动力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破除无效供给,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民生保障
-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支持,统筹推进城乡就业。
- 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
- 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综合执法。
-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全面依法治国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 推进科学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文化建设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
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标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 强化政策协同,加强各项政策的衔接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 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部署了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